1. 理解题意与税率表
- 个税起征点:5000元(这部分不交税)。
- 超过5000元的部分叫“应纳税所得额”,按表格分段交税。
- 李叔叔本月纳税2250元,求他12月份的工资(税前)。
税率表(题目给出的部分):
- 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:0%
- 超过5000元至8000元的部分:3%
- 超过8000元至17000元的部分:10%
- 超过17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:20%
(更高税率题中未给出,但2250元税款可能用到20%这档)
2. 计算各档最大税额
第一档(5000~8000元区间):应纳税所得额 = 元,税率3%,税额 = 元。
第二档(8000~17000元区间):应纳税所得额 = 17000 - 8000 = 9000 元,税率10%,税额 = 9000 \times 10% = 900 元。
前两档累计税额 = 90 + 900 = 990 元。
李叔叔纳税2250元 > 990元,所以收入肯定超过17000元。
3. 计算第三档所需税额
第三档(17000~30000元区间):税率20%。
2250元税款中,前两档已交990元,所以第三档交税:
2250 - 990 = 1260 \ \text{元}
第三档的应纳税所得额 = 税额 ÷ 税率 = 1260 \div 20% = 1260 \div 0.2 = 6300 元。
4. 计算总应纳税所得额与工资
第三档是从17000元开始的,所以6300元是在这一档内的金额。
总应纳税所得额 = 第一档上限 + 第二档上限 + 第三档部分
更清楚地说:
- 第一档(0%~3%):3000元(到8000元)
- 第二档(10%):9000元(到17000元)
- 第三档(20%):6300元(到17000+6300=23300元)
所以应纳税所得额 = 3000 + 9000 + 6300 = 18300 元。
工资 = 起征点 + 应纳税所得额 = 5000 + 18300 = 23300 元。
5. 检验
应纳税所得额18300元(在17000~30000元区间):
- 0~3000部分:3000×3% = 90
- 3000~12000部分:9000×10% = 900
- 12000~18300部分:6300×20% = 1260
总税 = 90 + 900 + 1260 = 2250元,正确。
最终答案:
\boxed{23300}
李叔叔12月份的工资是23300元。
所用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分析
百分数的应用(核心)
- 计算各档税额:金额 × 税率(3%, 10%, 20%)。
- 已知税额反推金额:税额 ÷ 税率。
分段计算与累加
- 理解“超额累进税率”:不同区间的金额按不同税率计算,然后相加。
- 从税款总额反推收入时,需要逐档计算。
整数四则运算
- 加减法:计算区间长度(如8000-5000=3000)、累计税额。
- 乘除法:税额 = 所得额 × 税率;所得额 = 税额 ÷ 税率。
逻辑推理与问题分解
- 通过比较税款与各档最大税额,判断收入所处的区间。
-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步骤解决。
这道题是典型的“分段收费/税率”问题,考查百分数的应用和逻辑推理能力,是小学高年级常见的经济类应用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