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设初始速度与相遇点
设出发时甲速度 5v,乙速度 4v,A、B 相距 S 千米。
相遇时,两车行驶时间相同,路程比 = 速度比 = 5:4。
所以相遇时甲走了 95S,乙走了 94S。
2. 相遇后速度变化
相遇后甲速度减少 20%:新速度 = 5v×(1−20 %)=5v×0.8=4v
相遇后乙速度增加 20%:新速度 = 4v×(1+20%)=4v×1.2=4.8v。
3. 相遇后行程分析
相遇后甲到达 B 地的路程 = 相遇前乙走的路程 = 94S。
甲相遇后速度 = 4v,所以甲相遇后到 B 的时间:
t=4v94S=9vS.
在这段时间 t 内,乙从相遇点向 A 地行驶的路程 = 乙相遇后速度 × 时间:
4.8v×9vS=94.8S=9048S=158S.
4. 乙离 A 地的距离
相遇时乙在距 A 地 95S 的位置(因为甲从 A 出发走了 95S 与乙相遇,所以乙离 A 还有 95S)。
相遇后乙向 A 地走了 158S,所以乙离 A 的距离为:
95S−158S.
通分:4525S−4524S=451S。
已知这个距离是 8 千米:
451S=8
S=8×45=360
最终答案:
A、B 两地相距 360 千米。
所用的小学数学知识点分析
比例分配
- 根据速度比 5:4,将总路程 S 按比例分配给相遇时两车的路程。
百分数的应用
- 速度减少 20% → 乘 0.8;速度增加 20% → 乘 1.2。
行程问题公式
分数运算
\frac{5}{9} - \frac{8}{15} = \frac{25}{45} - \frac{24}{45} = \frac{1}{45}
解一元一次方程
\frac{1}{45} \times S = 8
解得
S = 360 。
等时性原理
这道题是典型的“变速行程问题”,考查比例、百分数、分数运算与行程结合的能力,是小学高年级竞赛常见题型。